在短视频的火爆程度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后,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视频剪辑实现变现,或者积攒更多的流量。然而,如果我们在不了解视频剪辑的情况下,贸然去抢夺一块蛋糕,反而会成为出局者。
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,视频剪辑也不例外,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操作才能让视频的呈现效果更佳。而粗剪与精剪就是视频剪辑的步骤,一般需要先进行粗剪,再进行精剪。
粗剪
什么是粗剪?通俗来说就是经过简单剪辑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框架即可。
如果从专业角度来说,则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解读:一是拥有剧本的情况下,
粗剪指的是必须按照剧本的逻辑顺序,将每一个视频片段进行先后组合,使剧本的
故事情节基本可以呈现,中间不会有遗漏和缺陷,通常适用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后期
剪辑;二是没有剧本的情况下,粗剪是指删减多余的、无用的视频片段,而把有看
点的、精彩的、吸引人的视频片段最大化地保留下来,并将留下的视频片段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。粗剪不做任何特效的处理,通常适用于利用手机、相机等拍摄的锣频的后期剪辑,是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剪辑方法。
粗剪也是有流程步骤的。一般来说需要先整理素材,根据自己想要表达、传播体现的情景,划分重点,删减素材,排列素材。
其次,搭建整个视频的结构,主要目的是厘清逻辑思路,搭建前后场,选出主镜头,以及把比较好的片段放在片头。
最后,需要整体进行检查,查看一遍粗剪的视频是否连贯,以及是否还有需要增加的索材,并进一步完善。
通常而言,粗剪后的视频时长会比原视频时长长一些,增加的长度控制在15%左右即可。
精剪
精剪与粗剪相对,但也是对粗剪的进一步检验、加工、处理,是基于粗剪后的视频,再对每个视频片段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剪辑,包括每个视频片段时长的裁剪、整个视频特效的添加、背景音乐的铺设、每个剪切点的选择,整个视频转场效果的处理,以及人物形象、画面比例、人物声音等的处理。
可以说,精剪后的视频已经经历了反复的修缮,形成了想要表达的风格,是可以发布的成片了。
由此可以看出,精剪相比粗剪更烦琐,必须一步一步操作,不可能一次成型。第一步,检查并确定结构和节奏。
在粗剪过程中已经对视频的结构和节奏做出了大概的搭建,而在精剪时必须首先对结构和节奏进行确认。这就好比一本图书的大纲,如果大纲出错了,后面的内容无论多么精彩,都是徒劳的。
第二步,素材的重新删减与增加。
这一步是对所有粗剪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素材进行检验,结合想要表达的主题,将跑题的、堆砌的、相同的视频素材全部删除,同时将粗剪过程中误删的、遗漏的、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视频及时添加进来。

如果一段视频中存在太多偏离主题的片段,往往会让观看者摸不着头脑,严重影响视频质量和传播效果。
第三步,整体效果处理。
确定视频的整体脉络无误后,则需要为视频搭配背景音乐,并根据音乐的节奏踩点调整画面与添加特效画面等,将整体需要的转场、声音、字幕进行剪接,合进视频中。
这一步可以看作是对整体视频效果的升华处理,是决定视频质量的关键一步。第四步,内部渲染把控。
把控内部渲染,主要是对空场、黑场、闪帧、跳帧、无声、怪声、音量忽大忽小、错字病句等进行最后的查验,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认真检查。
至此,精剪基本告一段落,可以生成出片了。
实际操作过程中,可能会因为每个人剪辑习惯的不同,出现不同的粗剪与精剪的标准,比如音效的添加,有的人可能喜欢抒情,有的人可能偏爱动感,但从粗剪到精剪的流程是不会改变的。